财税体制的革新正逐步深入,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即将亮相。近期,多个地区公布了2025年的预算报告,其中“财税改革”成为了核心议题,零基预算和消费税改革等话题频繁被讨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调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财政自主能力”。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
在税收制度方面,自去年12月1日起,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全面启动,为地方开辟了新的税源;同时,增值税立法完成,我国现有的18个税种中已有14个实现了法律化。
在预算管理方面,多个地区聚焦于零基预算和绩效评价,以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表示,山东省在财政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在全国率先实施绩效评价的“末位淘汰制”。
广东省从2025年预算编制开始,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2025年省级预算调整了112个专项资金项目,释放出超过100亿元的资金;取消了180个支出项目,回收了27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曹堂哲指出,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遵循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原则,推动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提升了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收入方面加强了财政资源的统筹,支出方面深化了零基预算改革,管理上更加注重绩效导向。
展望2025年,更多具体的改革措施即将出台。例如,山东省计划大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的财力保障;江苏省则计划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曹堂哲认为,下一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在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健全预算管理链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此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还将与兜牢“三保”底线、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财会监督、财政数字化等改革措施协同推进,实现系统性突破。
专家指出,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其关键词在于“自主”二字,说明财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地方财政运行的自主性。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樊勇表示,在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运行面临一定困难与挑战,需要通过财税体制完善与税制改革积极应对。将中央税调整为共享税、地方税,或者调整共享税中地方税的分享比例是当前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的可选手段。
事实上,诸多改革举措也将聚焦于此发力。例如,《决定》提出“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等。
记者观察到,多地已经展开部署。例如,天津提出“围绕消费税等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税制研究”;湖南则表示“密切跟进中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及下划地方、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适当下沉非税管理权限等重大税制改革部署”。
“这一系列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将不断提升地方政府自主财力,为地方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地提供公共服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樊勇说。
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表示,在明确改革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有关方面因地制宜推进改革创新,组织开展了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并拟在部分地区开展财政科学管理试点。
李峰表示,2025年,山东省财政部门将以开展全国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为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财税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政保障。例如,在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着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扎实推进省财政直管县改革,靶向激发市县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周期性调节的角度看,将着力发挥政策的引导及支持作用,通过贯彻落实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从投资、消费及进出口等方面继续加大对于经济回升向好的支持;从结构性调整的角度看,将通过继续完善税收立法、优化支出结构、规范税收征管等,助力产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说。
总结来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零基预算、消费税改革等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我们不仅优化了财政资源配置,还增强了地方财政的自主能力。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具体改革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坚实的财政保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我们期待这些改革能够激发地方经济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两部门就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答记者问
下一篇:双轮驱动: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2021年取消个独核定征收已逐步落实,企业到底如何合理节税?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