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要想起到作用,推动业务改进是关键
财务分析如果不能帮助业务改进,就只是形象工程;如果仅仅改进财务工作,那也只是自娱自乐。那么,财务人员如何做出真正有效的财务分析呢?
01 财务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财务分析的作用因阅读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
- 内部人(经营班子):通过财务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改进企业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 上级单位(控股公司):通过财务分析加强监督,防止舞弊。
- 外部人(潜在投资者):通过财务分析甄别企业真实信息,预判企业经营前景与财务状况。
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财务分析是财务人员输出的工作成果,但很多财务人员在完成分析后,常常怀疑其实际作用。这种怀疑往往源于财务分析脱离了业务,仅仅停留在数据层面,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02 财务分析始终应结合业务
财务分析可以分为分析自己和分析别人。分析别人(如风投尽调)类似于警方断案,需要通过不断质疑来形成证据链。而分析自己则类似于医生问诊,既需要诊断问题,还需要提出解决方案。
财务分析应由财务人员负责,但必须与业务人员紧密合作,才能深入业务,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03 财务分析报告常见的问题
1. 提供过多数据,缺乏分析解读
很多财务报告只提供大量数据,缺乏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导致报告难以理解,尤其是对外部董事会成员来说。
2. 仅对比预算数据
预算只是记录各部门承诺的工具,单纯对比预算和实际数据并不能揭示业务的实际变化。财务分析应结合历史数据、预测数据以及行业数据,才能全面反映业务状况。
3. 未经整合的数据
公司内部交易可能导致数据失真,财务分析应避免因内部交易造成的增长假象,确保数据反映真实的业务情况。
4. 缺乏可比性
公司结构变化或业务调整可能导致数据不可比,财务分析应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避免因结构变化导致的分析偏差。
5. 不透明的应计项目和调整
年终调整和应计项目可能对财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财务分析应透明化这些调整,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6. 时间周期不足
短期数据波动可能掩盖长期趋势,财务分析应结合长期数据,识别结构性变化的需求。
7. 过分关注结果,忽视原因
财务分析应关注导致结果的关键因素,如原材料成本、人事费用等,而不仅仅是销售额和利润。
8. 过分关注平均值,忽略异常值
财务分析应关注异常值和极端情况,揭示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和潜在风险。
9. 过于关注成本,忽视定价优化
财务分析应平衡成本控制和定价策略,确保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优化定价以提升盈利能力。
10. 深究细节,忽视本质
财务分析应揭示问题的本质,而不是陷入数据的细节中,确保报告能够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11. 立足点不清,报告变成下对上的汇报
财务分析应立足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或表功,确保分析报告成为管理的有效工具。
12. 机械套用模板,忽视实际情况
财务分析模板虽然有助于标准化,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模板化导致的分析失真。
总结
财务分析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而是要通过数据揭示业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财务人员应与业务人员紧密合作,确保财务分析能够真正推动业务改进,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企业租用员工个人车辆用于经营,支付租金的时候需要取得发票吗?
2021-05-19